姜风:工匠精神助推家电业实现强国目标
发布时间:2016-07-14 17:23:43 点击量:1177
姜风:工匠精神助推家电业实现强国目标
工匠精神,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被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排头兵,家电行业的发展,同样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关系紧密。2016年6月,记者以“工匠精神”为题专访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她认为,坚持专注、严谨、敬业、踏实、苛求细节的工匠精神,将助推中国家电业实现“强国”目标。
记者:您认为,何为工匠精神?
姜风:工匠精神是专注、严谨、敬业、踏实、苛求细节、追求完美的气质,是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对产品质量的评判不是“合格与否”,而是“是否完美”。两者的区别在于对产品质量的评判标准不同。过去对产品质量的评判标准是“合格与否”,一是安全性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规定,二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工匠精神意味着从“合格制造”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的转变,追求的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最卓越的产品,体现企业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
记者:坚持工匠精神,将为消费者带来什么?
姜风:坚持工匠精神,实质在于努力为用户带来最佳体验。因此,坚持工匠精神,做出最优质、最卓越的产品,企业不仅要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态度,还必须通过技术、组织、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研发、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品质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记者: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势下,坚持工匠精神,对于家电产品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姜风:之所以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因为供需脱节。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和模式将发生改变,对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过去哪怕是粗制滥造的产品,只要功能满足要求、性能符合标准,消费者也会购买,大路货就可以有销路;但是,现在消费者的要求提高了,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和细节,不仅要求产品合格,而且有了更多的诉求,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创意、制造工艺水平(精致感)、材料品质、性能、用户体验、可靠性、人体工学等都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离不开工匠精神。
供需脱节是大量购买力流向国外的重要原因。“低质价廉”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价格战让产品品质和服务价值降到最低,这种竞争模式不能再继续。工匠精神是家电行业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努力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下功夫,做出高品质、高技术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青睐。
中国家电无论安全标准还是性能标准已经与国际标准接轨。但标准往往只能对性能指标提出要求,而产品制造精致程度、材料选择以及人性化设计往往反映的是企业的工艺水平、模具投入、管理水平、设计水平等,体现了企业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对产品品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这些细节很难通过国家或行业标准来体现。国外一流品牌产品往往更注重从消费者角度设计产品,并对产品品质有远远高出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因此,坚持工匠精神只能在企业层面上落实。企业必须采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打造本行业最卓越、最优秀的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记者: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家电行业未来发展具有何种指导作用?
姜风:《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确立了争取到2020年进入全球家电强国行列的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家电行业正努力全面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供给侧改革,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挖掘发展新动力,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这与国务院提出的“坚持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的要求不谋而合。
弘扬工匠精神将从五个方面助推中国家电业实现强国目标。首先,工匠精神是支撑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到“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动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变观念,改变以往重规模、重速度的发展模式,克服“赚快钱”的浮躁心态,练好内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二,弘扬工匠精神将引导企业踏踏实实地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强化重点产品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为产品不断升级提供技术保障。第三,弘扬工匠精神,可激励更多企业打造出优质的产品,全面提高家电产品品质和档次,增加中高端家电产品供给,满足消费不断升级的对产品功能、外观、品质的需求,切实提高中国家电产品的设计、质量水平和精致程度,满足国际主流市场的需求。第四,弘扬工匠精神将帮助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从价格竞争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出口增长方式,改变中国家电品牌形象。第五,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家电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打造世界级家电品牌。
记者:中国家电企业在践行“工匠精神”时,目前取得了哪些初步成绩?
姜风:“十二五”期间,中国家电业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家电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努力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和升级的需求。可喜的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转变,企业对技术创新和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精品制造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在越来越多的家电中体现出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特别在一些中高端家电中,如海尔卡萨帝产品从设计、制造、工艺、用材都体现了对用户体验、人文关怀以及品质的极致追求。
记者:您认为,与德国和日本的家电企业相比,中国家电企业在发扬“工匠精神”上是否存在差距?
姜风:说到差距,想到十几年前我曾用两句话比喻过当时中外冰箱的差距,“远看差不离,近看差很多;外观差不离,里面差很多”。这种差距体现在产品细节上和细微处,包括材料、模具、工艺,甚至灯光设计等,体现在“一眼看不到的地方”。当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家电产品已经取得很大进步,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与国外一流品牌相比,尤其在中高端产品方面,中国的家电在品种、品质尤其是品牌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还存在差距。存在这样的差距,与一些企业追求短期目标的浮躁心态、缺乏追求长远发展的工匠精神有关。德国、日本企业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珍惜“身后名”,不贪“眼前利”,最终建立了厚实的信任根基,以此打造出优秀品质和品牌形象。中国家电业若想改变目前现状、缩小差距,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企业要以工匠精神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不能仅追求产品外观亮丽,还要注重用户消费体验,让产品在结构、材料、工艺等所有细节精雕细琢、无懈可击,让消费者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记者:您认为,工匠精神是否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得到大力推广?
姜风:当然有必要。工匠精神不能作为一种口号,应当落实在行动上。工匠精神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对品质重视到什么程度,工匠精神才能做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当成本和品质出现矛盾时,就体现出企业追求什么、要什么。工匠精神不是国家、政府定下的标准,而是企业内部的要求和标准。它不仅涉及产品标准,还与产品设计标准、工艺控制标准、品质标准、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标准等,甚至与产品人体工学要求等有关。产品品质关系到从研发到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品质问题。因此,只有企业“一把手”重视,只有“品质第一,客户满意”成为全员的价值准则和企业文化时,工匠精神才能切实落地。
记者:协会是否将着手推动工匠精神在家电业内的进一步弘扬?
姜风:自“十二五”以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一直努力推动全行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期间,进一步转型升级,向创新驱动转型,改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家电品牌美誉度,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实现全球“家电强国”梦想,是全行业的努力方向。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将继续通过制定技术路线图及各种技术、行业交流及培训活动,引导企业用工匠精神做好产品,不断开展技术和品质创新,表彰优秀企业,推动工匠精神在企业真正落地。